设无胃以为之用,则谏议之官未邀升斗之禄,何以施其膏泽乎故治脾病用脾药,治其体也,佐以胃药,治其用也。有心斯道者,可不知通和营卫为治劳第一义耶按,劳之为病,形与精多不足之证也。
凡病有外证,外证未解,不可下之。今病有内同而外异,亦有内异而又云∶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疾。
是邪气在里而烦躁者也。识其性而以火逐之,则炎灼自消也。
较之《金匮》,洵加详尽。若饮水过多,或中湿发黄,皆以利小便为先。
刺入六分,灸三壮。刺入一寸半,灸三壮。
上有膈膜,下为软胁,疟邪据之,如依山傍水,稍有触动则随气上攻而作胀,略得安静则恃险内伏而不见。然伤寒之邪,自外入也。